国家统计局:投资先行指标回升

逆阪走丸网

2025-04-05 19:43:51

至于情、欲二者究竟是何关系,不同思想家则有不同回答。

这里似乎有认识问题,但主要不是讲人的认识,而是讲感于物而动之感,即情感活动,情感活动与对象发生关系便产生欲望。在这里,欲望和情感的联系是清楚的,欲者情之应,出于情之数,完全可以称之为情欲,而且不可改、不可去,只能导之、节之、制之,使之在道的轨道上运行,而不在于多寡。

国家统计局:投资先行指标回升

在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中,情感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。孟子则是从其心性学说出发,讨论过欲的问题,因此,与情感的联系就更加清楚了。由此看来,情感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不能怀疑的。当衣而衣,当食而食,此心之静体也。天理人欲,分数有多少,天理本多,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,虽是人欲,人欲中自有天理。

这中间的界限是很细微的,甚至有毫厘千里之差,所谓惟精惟一之学,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,但很难提出有什么样的具体差别。《尚书》中有道心惟微,人心惟危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这样四句话,后来成为儒家哲学中的重要问题,并引发出人心道心之争。所谓默见,是说植物没有语言,不能发出声音,不能如同动物那样表达它们的情感,但是,从植物的发育、生长、荣悴可以知道是有生意的。

[56] 爱是人心事,是仁的真实内容,但爱之施行是有对象的,朱子在这里区分了人与物。但是,正因为生物是天地自然界的根本功能,因此以天地之心说明之。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哉?抑泛言同体者,使人含糊昏缓而无警切之功,其弊或至于认物为己者有之矣。但是,又不能说不是心。

朱子在《仁学》中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。不仅如此,植物也有类似于知觉的活动,当有人戕贼即破坏、砍伐树木时,树木便很快枯悴,而不悦怿。

国家统计局:投资先行指标回升

这里所说的心,既有生的意思又有善的意思,二者是统一的,也就是说,天地生物是有目的性的。(一)以生论心,以心论仁,归根到底是以生论仁。[25]《答张敬夫论仁说》,《朱子文集》卷三十二。对心字的理学式的解释虽然具有形而上的性质,但从根本上说是符合心字本义的,也是与《易传》哲学一致的。

其实只是一个心,一个根柢出来,抽枝长叶。[40] 朱子承认动物有知而植物无知,但是,植物虽然不可言知,但是却有生意,而且能够默见。通常研究儒学者只是局限于社会层面,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因此,在今天更有必要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。生是贯通天人的根本概念,只有体会生的意义,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天为理,在人为性的道理,也能理解为什么在天人之间必须有命的问题。

爱物则是自然层面,这是格物的一个重要方面,比如木材,是人类生活需要的,从这个意义上说,树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,但是,绝不可任意砍伐,而是怀着爱物之心,伐之以时,做到无一物不被其泽,这才是格到极至处。[20] 又说:此心何心也?在天地则怏然生物之心,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,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。

国家统计局:投资先行指标回升

[49] 这说明,天地生物是一般的,没有特殊目的和贵贱之分的,即不是为了人而生出万物的,从这个意义上说,天地自然界是没有目的的,但生物本身就有无目的的目的性,其中包含着完善与完美的目的性,只是人与物在禀受时各自不同罢了。朱子主张,对于自然界的万物,要以公心对待,不可有私心私欲,一有私欲,就不能公正对待万物,更何况仁与同体。

[50] 朱子对动物世界的这种观察、认识,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。所谓天理流行,就是人与自然的完全统一,生生不息,万物的生命因而得以畅遂,人则尽到人的责任,完成人的使命,从而体验到生命的意义,感受到人生的快乐。[17]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九。这里的爱,是从更广泛的生命意义和道德意义上说的。意义需要认识而得以明确,得以自觉,但不完全是由人的理智能力赋予或决定,它是由生生之理在人的生命中的实现而得以自觉,由人心之生命情感而得以呈现,理智能力则使其成为客观普遍的、人人能够理解的。[4]说体用,便只是一物。

所谓超越性,在很大程度上是就其净洁空阔的境界而言的,境界是心灵的境界,所谓心理为一而没有私欲杂念,就是最高境界。朱子哲学被认为是性理之学或心性之学,但所谓理,所谓性,都不能离情而存在。

故求仁之切要,只在不失其本心而已。仁、义、礼、智之性最后又被归结为只是一个心,一个根柢出来,这个心、这个根柢就是仁。

赋者命也,所赋者气也。中国的哲学家们都在解决这个问题,理学家特别是朱熹明确提出并强调生理,就使这个问题更加易于说明了,而且更具有生态学的意义。

这固然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,但又不是人类中心论的,其中包含着对自然界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,是人与自然界的生命共同发展的学说。在朱子看来,心的根本意义就是生,因此,才有天地之心之说。但是,在朱子看来,仁虽是人的本心,但就具体的存在而言,不能说所言所行、应接万物时都符合仁。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朱熹 。

其实,程颢之说虽然也有这一方面的意思,但其中却贯穿了生理、生意的学说,因此才能同体。[47]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五。

(二)仁是心之德,爱之理。关于这个问题,在此不论。

人是爱之主体,所爱者是对象。仁者天地生物之心,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……便自具是理以生,又不可道有心了,却讨一物来安顿在里面,似恁地处难看,须自体认得。

[27] 以生物为天地之心,以恻隐为人之心,而人的恻隐之心即来源于天地生物之心,这样,天人之间就完全一贯了。自然目的是看不见的,只能通过生物而实现出来,并赋与所生之人与物,这便是人心之仁。更重要的是,欧阳修已经讨论到天人之际的问题。朱熹认为,就逻辑推理而言,理在气先,有理而后有气,但这不是时间上的先后。

四方上下曰宇,古往今来曰宙,宇宙自然界的造化、创生是以时间、空间的形式进行的。生意这个词很难用现代语言表述,只可以体会、体认,其中自然有人类自身的生命意识参与其中,但植物的生长、变化,对外界的反应以及荣枯是能够看得见的,这种反应有似于知觉情感一类的生命意识(广义的意识)、生命现象,而且与人的生命是相通的,可以互相感应的。

[17] 程颢所说的道理,主要是仁学,其所以说得好,是因为他将天人完全贯通了。[12]《易童子问》卷一,《欧阳文忠全集》卷十。

所谓净洁空阔,只是形容其精微而无杂的状态,并不是描述其超越一切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纯粹性(即纯形式)的,这里有千里毫厘之差。[63]《遗书》卷十九,《二程集》,第249页。

逆阪走丸网

最近更新:2025-04-05 19:43:51

简介:至于情、欲二者究竟是何关系,不同思想家则有不同回答。

返回顶部